首页

搜索 繁体

青杏 第22节(3 / 4)

你们铺子里收不收东西啊?我这儿有粉条粉皮还有正宗的红薯饴糖,我看你们铺子里没有卖呢。”

伙计歪头看了看她身后背的大包袱,并不取笑,而是说:“那我可做不了主,等着哈,我给你叫掌柜的来。”

不多时,伙计就引着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男人过来了:“小姑娘,这是我们董掌柜的,你得跟他说。”

他介绍完了,就又回到门口去迎客,也并不往这边张望。

董掌柜的身量颇高,年纪也就是二十出头,并没蓄胡须,相貌平常,也没笑,似乎不是很和气的样子。他看着许杏,眉头拧了拧,道:“是你要卖东西?”

许杏也没觉得不高兴,毕竟她就是一个推销的,受点冷脸也没啥,至少对方还是给她机会开口了,便道:“是的。是我作坊里加工的,别人家没有呢。您看看?”一边说着,她就把包袱解下来,要打开。

“往这边来。”董掌柜伸手指指后堂方向,“你上柜台里头来,别在外头堵了门。”

这人说话不怎么好听,但是肯看她的东西,许杏更不会计较了,这可比客客气气不让她开口强太多了。她抱着包袱,跟在董掌柜身后进了柜台里,也不乱看,找了个空一点儿的地方,放下包袱就打开了。

“你这粉条也不新鲜,那边四海货栈都卖许久了。”董掌柜蹲下来看了看,没有伸手碰。

许杏心想有门,精神大振,连忙道:“那四海货栈卖的就是我家的货啊,我是太兴镇范家村的,这些货都是我的作坊里出的。”

董掌柜抬头看了她一眼,终于有了些别的表情:“你的作坊?你才多大?”

“是我的作坊,我是范家的媳妇,唉,童养媳,那个,夫君叫范长青,刚中了秀才,上县学去了,家里的作坊是我开的,这些东西最开始就是我一点点做出来的。这些您若一打听就知道了,不可能跟您吹牛。再说了,您既然知道四海货栈有这些货,想必也知道四海货栈掌柜的跟太兴镇单记货栈的东家是郎舅关系吧,我就是先去镇上摆摊认得的单家大婶,这才把货卖出来的。”许杏一口气说清了这些关系。

她说话的时候董掌柜并不插话询问,而是一直耐心的听着。等她说完了,董掌柜才问:“你夫君可是那个十一岁的案首?”

“是啊,就是他。”许杏在外头,还是得称呼范长青做“夫君”,实在是无奈。

董掌柜没有继续问她家的情况,反而道:“你这些货物,能保证供应量吗?你的作坊,乡下小作坊,能出多少货?”

许杏就道:“看您要哪些了。几百斤几千斤能出,要是上万斤的话,粉条之类的能行,饴糖就要费些时日,用的原料太多,得现收红薯。”

“用红薯加工,确实是新鲜的。”董掌柜拿起一块饴糖,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着,等到完全吃完,他才说话,“这县城里卖不了多少,有‘四海’在卖了。我若要了,多半也要拉到别处,去州衙那边或者府城,你得备足货。”

许杏觉得手心都有汗了,她连忙道:“那是自然的。”

“价钱你得给我合适了,不能比‘四海’那边高。”董掌柜站起身,走到不远处拿茶杯喝了口茶漱口,又走回来,“如今已是月底了,你看看,二十九以前先送一百斤粉条,一百斤糖过来,我叫人给你取定金。哦对了,这些货就留下吧,我铺子里也摆个样品。”

揣着半两银子的定金,许杏开开心心的去县学门口和长青会合。

“瞧你这样子,必是生意谈得十分顺利。”长青一看到她就笑了,“倒颇像去年此时。”

许杏也想起了当时的情景,微笑:“还真是呢,不过那时候你才在镇上的学堂读书,我一文钱都没挣到。现在可不一样啦,你都是秀才老爷了!”

“你也是大东家了。”长青看着她仿佛要发光的笑脸,心情也很愉快。

许杏摆手:“不敢不敢,就是刚谈了个大买卖罢了。”

“哦?能不能与我说说详情?”长青和她一起往城门边坐马车的地方走。

许杏就把刚才的情景叙述了一遍:“还是你的名头好用啊,我一说,人家态度都不一样了。”

“姓董,年轻人?”长青的笑容微收。

“嗯,怎么了?可有什么不妥?”许杏问。

长青思量半晌,神情放松下来:“没有不妥。你的运气不错,那家南北干货是省城董家的产业,你遇上的这个可能是董家的某个少爷,他们门路广,若卖得好,可是个好机会。”

公爹好意

如果不是许杏说起,长青也想不起这位董少爷,毕竟他前世中秀才去县学读书是几年后的事情,而那时那位少爷早已经离开了他们这个小县城,据说就是因为眼光独到善于发现商机才重新回到了他家的总铺。因为接替的掌柜家的独子和他同窗,又格外佩服这董少爷,他才会对此有些印象。

许杏瞪圆了眼睛:“范大哥,这你也知道?”

长青迎着许杏无比惊讶敬佩的目光,只觉得脸颊有些发热。他没解释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