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完之后,专家评审组成员都表示没问题了,主持人便开口道:“好了,请项目申请人跟其他人暂时回避,接下来是专家审核时间。”
这是为了乔泽专门临时通融的规则。
因为乔泽已经明确表示了,他只参与这一场评审。
对于组委会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这位年轻到过分的专家在场,对其他人来说也挺煎熬的。
台上四十多岁的教授汇报,台下坐着十几岁的专家,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很快,会议室内所有人包括李建高跟主持人都先行离开,会议室内只剩三位评审专家。
对于乔泽来说,今天的评审专家还有一位熟人,燕北大学的钱教授。
另一位则是数学院一位研究群论应用的院士席正言,曾经也是燕北大学的教授,不过现在已经调到了另一所大学担任副校长。
明显组委会也不想这次评审再生波澜,评审专家的挑选上都显得很善意。
只是当只剩下三位专家后,还是显得颇为尴尬。
半天没人吭声,直到两道目光都集中在了乔泽身上。
于是乔泽直接给出了他昨晚早已经想好的话:“我的意见是通过,本项目是群论在人工智能理论应用上的补充,极具现实意义,且肯定能在短期内成功。”
即便经过思考,但评语依然很简单。
不过旁边的钱遇海觉得也差不多了,他也跟乔泽见过好几面了,这是他听到乔泽用字最多的一句话。
于是在看了席院士一眼后,又看向乔泽微笑着附和了句:“嗯,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说没问题,那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我的意见是通过。”
最后一位席院士沉吟了片刻后,看向乔泽直接的问道:“我看过你跟李建高合作完成的一系列论文,也大概了解过你们的风格。你就干脆说建高教授这次提交的命题你们是不是已经差不多解决了,就等批复之后马上就能出论文了?”
乔泽看了这位席院士一眼,没吭声。
“哈哈,席院士的意思是,他也倾向于同意的,不过既然你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一年内就结题算了……你可能还不知道,杰青基金按年拨款的,而且盘子就那么大,能省点还是省点。”钱遇海笑着打了个圆场。
听了这话,乔泽滴水不漏的答了句:“我认为一年内能结题。”
第187章 呵,他们竟然想欺负老实人?
“过了。”
安静的走出会议中心,直到已经没了旁人,乔泽才轻声对李建高说出这两个字。
李建高点了点头,没感觉任何意外,也没有惊喜,平平淡淡的,杰青的帽子大概率就落到他头上了。
从乔泽开始争取这个专家资格竟然成功开始,李建高便知道他杰青的帽子基本上没意外了。
不管乔泽是不是评审专家都一样的。
为了让乔泽不闹腾,已经退到这一步了,委员会那边肯定要考量身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
就很突然的,李建高脑海中浮现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
只能说他的运气,还真是挺好的。
“喻主任,我们干脆今天就回西林吧。”快走进酒店的时候,李建高建议了句。
乔泽不太适应京城的气候,不如早点回去。
“啊?不参加闭幕式了。”喻成功问道。
“不去了,反正就是个形式。”李建高感慨了句。
情绪很复杂。
以前他还真不可能这么任性,不过跟乔泽接触久之后,让他对于形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反正他的学生够强大,已经可以让他也不去理会一些规则了。
喻成功看了眼乔泽,然后便直接拿出了手机开始订票。
虽然乔泽没表态,但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更别提他也不想呆在京城了。
每多呆一天,都还要担心京城的那些同行们又想出什么骚操作,把乔泽跟李建高给说动了。
好在十一月不是旺季,加上喻成功这些年都在东奔西走,订票都有特权了,片刻功夫便订了两张商务票,两张一等座。
倒不是为学校省钱。
喻成功很想四张都订商务票,但能赶上的最近一班高铁只剩两张商务票。
付完款后,喻成功才笑着说了句:“十二点三十八分的车,不过只有两张商务座,李教授,我们只能坐一等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