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82节(2 / 2)

活字印刷,怎一直要钱?做得怎样了?”

朱铭回答说:“已到最后关头,请官家再设一油墨所,新式油墨需要大量制备,而且要好几个月才能使用。”

户部差钱,皇帝不差钱。

光是福建那边的御茶园,每年就要拨款好几万贯,开个油墨作坊算得了什么?

宋徽宗大手一挥,开玩笑道:“便与你五千贯,若是不见效果,便要狠狠处罚你!”

“多谢官家信任!”朱铭大喜。

朱国祥带了不少村民进京,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最为聪明的梁异,被安排进油墨所做管理,其余村民也都做了油墨所的工人。正经工匠,当然要从民间招聘专业人士,村民们负责打杂就可以了。

整个冬天,外加春节,朱铭都在忙碌。

甚至没时间去看元宵灯会。

一直到开春雪化,洛阳阜财监送来第二批空白活字。

或许是受到皇帝批评,第二批活字质量更好,简单打磨之后就能刻字。

三十个刻字工,紧赶慢赶,到五月份的时候,耗费半年多时间,终于刻出四万枚活字。其中,逗号和句号不少,还有一些空白活字。

新型油墨,经过几个月的晾置,也终于可以使用了。

改进后的活字印刷术,第一本书用来印刷《论语》。字少,好印。

字体有两种,一种正文,一种注释。

在开始印刷的时候,国子监书库的所有官吏和工匠,都跑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第一张印出,便爆发出阵阵惊叹。

第177章 园丁也可封侯

第一张活字印刷书页出炉时,朱国祥也在旁边观看。

父子俩没有欢呼庆祝,而是放置好滴漏,观察油墨干燥的时间。

油墨配方,朱铭也有做试验,主要测试其着墨性。

然后发现,根本不用实验。

将传统油墨中的桐油、芝麻油或动物油脂,直接替换成亚麻油即可。

另外,还须加入一些松节油。

蓖麻油的碘价是80—88,芝麻油的碘价是103—108,桐油碘价是157—170。

而亚麻油,碘价可以达到175以上。干燥性能极好,在空气中能迅速增稠,还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弹性油馍。

至于松节油,作用是让油墨蒸发均匀,防止油墨结皮,并改善油墨的流平性。

制作油墨,之所以要几个月时间,是为了让它蒸发多余水分,让各种物质结合得更紧密——朱铭做实验的时候,直接进行烘烤加热,主要是为了测试着墨性,不必管油墨的其他性能。

朱国祥用手指摸了摸,墨迹还未彻底干燥:“换算滴漏的刻度,已过了五分钟时间,估计七八分钟就彻底干了。想要加快速度,还可以添加干燥剂。”

“以后慢慢来吧,这样已经能用了。”朱铭说道。

朱国祥又说:“自然放置的油墨,比快速烘烤的效果更好,印刷出来的墨迹更加均匀。”

黄蔼就站在旁边,听着父子俩的对话,似乎是听懂了,似乎又没听懂。“五六分钟”是指时间吗?

黄蔼忽然提出建议:“要不再用深墨试试?”

“可以试一下。”朱铭点头道。

朱国祥问:“深墨是什么?”

朱铭说道:“写毛笔字的墨条,还有印刷书籍的墨水,大都以松烟墨为原料。国子监书库这边,还采用了一种深墨,是沈括使用石油烟发明的,印刷质量比松墨更好。”

“石油?”朱国祥有些惊讶。

朱铭笑道:“就是你理解中的那个石油。”

朱国祥感慨:“沈括很厉害啊。”

沈括一直都想改进活字印刷术,甚至毕昇留下的整套方法,也落在沈括的兄弟和侄子手里,是通过沈家兄弟慢慢传播开的。

活字印刷,有个非常大的问题。

木活字长期使用之后,不但容易变形,而且磨损很快。

如果使用金属活字,着墨性又不好。是否美观还在其次,笔划一多就难以辨认,看起来黑乎乎的一坨。也有些时候,印出来又缺少笔划。读者翻开书本,个别地方需要连蒙带猜。

五百本《论语集解》,一天时间就印完,由工匠线装成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