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442节(1 / 3)

葛立方忍俊不禁:“若是真的,那才叫滑稽呢。东京那位昏君,拆民宅而起园林,搜罗天下奇石以供享乐。汉中这位经略相公,毁园林而耕垄亩,把假山奇石卖给富户。完全就是反着来嘛,后世史书必定写得浓墨重彩。”

葛胜仲感慨:“所以汉中民心皆归朱氏。”

父子俩正说着,突然有官差来请。

他们径直前往经略府,朱国祥已经在等着了。

“拜见朱相公!”二人作揖。

“事情急切,长话短说,就不绕弯子了,”朱国祥直奔主题,“金人南下,宋国恐难抵挡。我儿欲带兵北上,阁下熟知京畿民事,且随军出征去做颍昌知府。汝州会取消,各县整体并入颍昌府。”

葛胜仲听得有些愣神,他这几天还觉得受冷落,一下子就给如此重任。

汝州并入颍昌府,然后让他做颍昌知府,等于管理着一府一州之地,这在朱家父子手下属于大员。

“明公有任,某敢不效命!”葛胜仲连忙起身。

朱国祥说:“颍昌和汝州多遭西城所盘剥,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安定。伱去了那里,当务之急是安定民心。正好南阳缺人,招太多民夫会耽误生产。你且在颍昌招募流民,做我儿的运粮民夫。既能暂时处理流民之危,又可保证军粮输送。”

“这是个好法子。”葛胜仲说。

朱国祥道:“且回家准备,明天就坐船出发。”

若把颍昌府完全拿下,距离开封就只剩一百五十里了。

父子俩正待告退,朱国祥突然说:“常之(葛立方)留在我这里做文书。”

葛立方大喜:“多谢经略相公赏识!”

是不是留下做人质无所谓,反正葛家父子没想着叛逃。

成都那边繁荣安定,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所以需要让张根去治理,谁都不认识才能铁面无私。

颍昌和汝州混乱得一塌糊涂,还是朱铭进军开封的跳板,这就需要熟悉民情的官员治理。什么贪官污吏都可以暂不处理,什么阶级矛盾都可以先放下,一切以稳定民心为要务。

翌日,葛胜仲坐船东去。

汉江沿岸,大量百姓在汇聚,朝着府城方向而走。

葛胜仲站在船上,看得暗暗咂舌:朱相公征调民夫的速度好快!

而那些被征调的民夫,脸上也无凄苦之色,跟宋国那边形成鲜明对比。

一是朱铭号称常胜大元帅,在官府的有意宣传下,百姓都不把宋兵放在眼里,不怕随军运粮有生命危险。

二是他们被征为运粮民夫,今年的赋税能相应减免,不算完全给官府打白工。

其实,汉中民夫只需运粮到陕西,接下来在陕西就地征召流民即可。

葛胜仲通过民夫出发速度,感受到汉中恐怖的动员能力。

若是放在宋国,此时估计才刚刚通知保甲长,距离民夫出发至少还得等大半个月。

却见各支民夫队伍,都有人扛着粗布做的旗帜。

扛旗者是有工资可拿的,一路还得做思想工作,来来去去就那几句话:“父老乡亲们,这回帮着义军运粮,很快就能打败官兵,昏君再也不能来咱汉中乱收税了!跟我喊,义军万胜!”

“义军万胜!”

民夫们跟着大吼,气氛并不严肃,有不少人还在嬉笑。

不过道理是听进去了,这两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谁都不肯再回头过苦日子。即便许多百姓,被征召去修筑水利,但都是就近征募农民,谁家灌溉获利最大,谁家就出钱出人最多。

还有的年轻农民,幻想着哪天能当兵。

去年冬天,朱铭故意给全军一些探亲名额,让他们回到老家去过年。

士卒把获赐土地的事情,都给家乡父老们讲了。

同村之人,难免眼红,最少都有十几亩地啊,听说有的军官数十亩地。

不说当兵,一些日子艰难的农民,甚至想报名去南襄盆地开荒!

第442章 旧友重聚

“拜见大元帅!”

以前不是上下级关系,葛胜仲当然能自矜,现在却姿态放得很低。

这位老兄,其实是特别会溜须拍马的,毕竟在宋徽宗身边受宠近十年。

他在东京的生存之道,是尽量不批评恶政。但凡宋徽宗颁布什么善政,他立即吹捧到天上,就跟哄小孩子一样,希望这种善政能多来点。

直到恶政太多,实在看不下去了,终于忍不住开喷!

朱铭以礼相待,说道:“颍昌民事,就拜托鲁卿先生了。汝州并入颍昌府,全府共有十一个县,此次随军出征,你带四十个官员过去,尽快恢复颍昌府的秩序。”

“是!”葛胜仲领命。

朱铭说道:“在行军路上,就要给这些官员讲明白颍昌和汝州民情。”

朱家父子治下的官吏,其实都盼着打仗。

只有打仗占领新地盘,他们才能快速升迁,多少人一直候着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