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了,是时候该回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现在还整天去上班,给村里人处理鸡毛蒜皮,多辛苦啊。
秦政对此不置可否:
“睡你的觉去。”
扶苏劝说失败,只好遗憾回屋。
他还想着他爹不当村支书后,他就可以拐带他爹一起去南方。听女主的意思,刚开始就粤闽两省开放了经济,离这儿还挺远。
让扶苏一个人去,他是不去的。但是他爹肯跟他一起的话,他就很乐意了。
总指望商蔓给的分红也不是个办法。
秦政虽然没有答应,不过他也没有直接拒绝。
如果一直在村里当支书,很难升上去,估计得一直被困在村子里。家里的儿女以后都是会走出去的,当爹的难免要多顾虑一下后辈。
别的也就算了,扶胥、秦高、清婉这三个他不担心,但是扶苏、阴嫚、将闾和荣禄都是需要人盯着护着的。
他要是不在身边,实在不放心。
秦政和村长聊起这件事:
“我记得城里有意安排人进村?”
华夏千百年来乡村中都是宗族制,宗族势力庞大,甚至闹到了皇权不下乡的地步。到如今,好多村庄里的村干部依然是本村自己人,说是干部,其实就是地头蛇。
像秦河村这样大队长和大队书记都是本村威望很重的长辈,属于非常常见的情况。
但常见不代表上头没意见。
大队长也就算了,不好派别人接手。但是支书的位置,其实县城那头是更倾向于他们下派的。
只不过外头来的很难得到村里支持,尤其是抢了村里人支书位置的那种,就更受排挤了。
隔壁有些大队因为支书犯错,顺理成章地被换了,这种就稍微好点。可秦河村的支书没这个问题,上头其实挺头疼的。
秦政主动退让的话,还能卖个好。
秦柱有些意外:
“你要提前退休?你不才四十?”
有些人四十看着像七八十,秦政不一样,看起来就是三十出头,还很年轻干练。
秦政低声说:
“孩子以后都要去大城市。”
他没什么故乡情结,也愿意去大城市定居。大城市机会多,更容易做出一番事业。
秦柱了然:
“也对,你家跟我家不同,你这么多孩子呢。我家就一个子楚,他在外头混得怎么样我也懒得管,不需要我操心。”
秦政家里的几个孩子则不一样,他们离不开爹的。
不过就算退下去,也不能现在退。
等改革开放了再走也不迟。
新来的支书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秦柱暂时不希望村子里出现变数。
毕竟秦政也分析了,这两年应该会恢复高考。这件事对知青来说很重要,得他们帮忙盯着,免得影响知青们的考试。
动动脑子都能想到,真恢复了高考,像是什么替人考试、冒名顶替上大学、压着不让已经结婚的知青离开,都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
后头这种情况最难处理,村里人会坚称这是家务事,不让管。
秦政淡淡地说:
“旁人不管是怕闹得难看了,以后在村里的工作进行不下去。”
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村干部未来还需要村民配合自己的日常工作,不能完全不管不顾。
不过秦政来干这个就很合适,他反正也要离开了。临走前插一手,哪怕后续村民怨恨他,也干扰不了他。
秦柱点了点头:
“那就麻烦你了。”
村里好几个知青和村民结了婚,就怕他们拦着不让知青去考试,或者偷偷撕了录取通知书。
秦政下班回家,叫住儿女们说了这事。
重点是让他们到时候多关注一下各家的情况,有时候知青脾气软不敢闹,外人都不一定能发现村民干的小动作。
现在是关键时刻,迫害知青的事情闹大了影响很恶劣。
何况干这种事情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知青被迫留下也只会是怨侣,以后越发家宅不宁,还带累了村里其他人的名声。
扶苏消息灵通,保证道:
“交给我,肯定不会让他们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