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的就是之前打听过的有门路的厂子,直接点名要见厂长。
门卫本来不乐意通报的,毕竟扶苏也没什么身份,凭什么随随便便就说见厂长?
结果扶苏掏出了一张精美的名片:
“这是我的名片。”
门卫识字,接过去一看,首先感慨了一下这个做工很精致。然后仔细看上头的文字,“市场营销顾问秦扶苏教授”。
门卫:不明觉厉jpg
门卫肃然起敬:
“原来您是一位教授,居然这么年轻就当上教授了。”
扶苏毫不心虚地颔首:
“不值一提。”
扶苏无师自通了后世电视广告里那种随便拉个人上去就能挂上专家头衔的操作,反正这年头网络不发达,你到底是不是教授这谁知道呢?
偏偏扶苏气质唬人,看上去也细皮嫩肉的,一瞅就是文化人,说是教授也不怎么让人怀疑。
厂长听说有个教授上门了,有些意外。
虽然奇怪为什么教授会找过来,但是看到名片之后,心里有了点数。
现在国家弄了经济特区,研究这个方向的教授当然不会干看着。有些教授是实干派,可能会下来找场子做调研什么的,深入一线研究经济发展。
但最后还是为自己做学问服务,研究完了估计就回去写论文去了。
厂长有些受宠若惊。
他可猜不到有人会冒充教授出来行骗,这年头的人啊,还是太淳朴了。
以前市场被压制,骗子们没机会出来做大做强,顶多在周边搞点小骗术,甚至沦落到去搞仙人跳了。
现在市场开放了,骗子能干的就多了。
当然,扶苏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和他们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他有本事不代表别人有。
84年曾经出现过轰动全国的“水变油”骗局,一个草根“科学家”拿着自己折腾出来的“技术”到处表演,说用水就可以制作出石油来。
关键是这个骗术骗到了很多国营厂子,许多官方人员都把他奉为座上宾,欢迎他来自己的城市演讲。
招摇撞骗了好几个月,才有人拆穿他假专家的身份。还是通过别人揭穿他在实验器具瓶子上造假,而不是查到了他这个人的真实履历。
可见这年头想冒充个专家教授的,一点难度都没有。
扶苏的教授身份当然也没被拆穿。
厂长和他聊了几句,立刻信了这是一位对经济很有研究的专家大拿。
而后厂长问起了他的来历:
“教授是想在我们厂子里做学问?”
扶苏摇头:
“我是来实践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实际操作才能验证我的本事。”
厂长倒没觉得有什么。
和后世经常觉得专家只会纸上谈兵、实操不行不同,这年头专家的含金量很高的。各大场子多的是教授莅临指导,并不会每天关在家里写论文。
虽然市场营销的专家头一次见,但厂长觉得应该也差不多。
事实上市场营销这门学问也确实如此。
很多在这个领域混到专家的人,实操能力也非常惊人。
哪怕在二十一世纪,也多的是大佬放假了去找个大公司干两个月,赚个百万提成。然后公司给他发个带薪长假,放他回学校继续上课当教授。
大佬的世界就是如此精彩。
扶苏给厂长讲了讲市场营销是干什么的,厂长点头在心里总结,就是帮他研究买家偏好和销售商品的。
前者就不用说了,一听就厉害。能完全摸清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样的人去哪个民营厂子都得是座上宾。
后者听起来和售货员差不多,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营销搞的是大范围销售,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扩张销售渠道和大量提升销售量。
厂长已经被扶苏忽悠到坑底了。
他真诚求教:
“那教授您觉得,我们厂子要怎么做大做强呢?”
扶苏矜持地微笑:
“我认为,首先,不能放过百货商场这个销售渠道。”
厂长慎重起来:
“您是觉得,光靠供销社不行?”
他们厂子和供销社有合作,这一点很容易就能猜到。他是做服装的,虽然服装价格昂贵,可其实并不愁卖。
这些年以来,供销社的衣服就没有卖不出去卖不完的。只有想买买不到,因为供远小于求。
厂长就觉得,现在经济开放也就四个特区,很长时间里市场应该都不至于会饱和。那他和供销社合作就很合适,可以长久地合作下去。
扶苏便把之前的理论给厂长说了一遍。
厂长皱眉沉思:
“您是觉得,长此以往,供销社也会开不下去?没人买国营厂子的产品,供销社里也会积压货物,供销社迟早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