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77章(2 / 2)

也是为了后续治理渊国。秦王没有光顾着拉拢高官,底下的县令城主这些也没忘了示好。

灭渊后再拉拢可不一定能保证这群人的忠诚度,但是提前拉拢的话,就有足够的时间筛选和建立感情了。

秦王这三十多年安排的后手不少。

如今就等着他们给秦吏撑腰,帮助秦吏站稳脚跟融入当地。

扶苏听完赞赏地点头:

“是这个道理,既然父亲已经高瞻远瞩地提前解决了这一问题,你还在忧虑什么?”

玄景这才不紧不慢地抛出鱼钩:

“成功融入的前提是秦吏在当地治理得还算合格,可惜天灾频发,只怕一着不慎便会落入深渊。”

“渊国还好,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言论。夏国那边却宣扬过上天降下灾祸是君主昏聩,只怕到时候夏人遇到灾荒会认定是父亲的问题,再迁怒官府吏员。”

玄景很不喜欢这种类似“天人感应”的主张,它对君王的限制远比加成要多得多。

推崇儒家的王朝喜欢坚持这一点,因为符合儒家教义。但是大秦不走儒家的道路,肯定不能全盘继承。

但问题就在于,夏国太坑了。

夏国已经在夏人心里植入了这个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不是坑后来的皇帝么?

它这么一整,现在夏帝已经连续几年下罪己诏了。

回头大秦灭夏后,秦帝不下罪己诏,民间不可能没意见。别到时候把天灾怪到秦帝头上,再来几个牛鬼蛇神造反自立,折腾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且秦帝的威信受到打击后,秦国官吏也会一并遭受质疑。一旦基层官吏管不住乡民了,事情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麻烦。

玄景看向扶苏:

“也不知父亲他们可曾想好对策。”

舆论上面,太子和梓桑其实都擅长。只不过梓桑青出于蓝,会比太子更得心应手一些。

玄景猜测,扶苏应该会从他擅长的舆论出手,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吧。

结果扶苏却说:

“别想了,父亲他们肯定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应对,用不着我们瞎操心。”

玄景:……

这人怎么油盐不进?

扶苏微笑着看向弟弟,用眼神示意他别挣扎了。

给人挖坑这种事情扶苏也非常熟练,很多时候听第一句就能意识到对方是不是在班门弄斧。

玄景的引诱还不算特别明显,换个人八成能掉坑。可谁让大家都是同一个人呢,扶苏又很擅长识人,想看透弟弟心里的那点小九九简直没有难度。

玄景看懂了兄长的暗示。

但他没事人一样地继续维持着之前的淡然姿态,并不因为翻车而羞恼露怯。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稳得住,假装无事发生。

玄景神情自若地点头附和:

“我倒不担心什么,只是有些好奇父亲他们会如何解决,阿兄可知道?”

扶苏眯了眯眼。

这小子也是够厚脸皮的,被揭穿了也不以为意,还能面不改色的继续下钩,这毅力也是很足了。

扶苏没有回答,他倒要看看秦玄景还能玩出什么花招。

玄景开始了自问自答:

“既然阿兄不想说,不如我来替阿兄答上一答。夏帝连年下罪己诏却毫无用处,若换一人定然抓住这点朝外宣扬夏帝昏聩不配为君,借此覆灭夏国。”

“然我大秦并未这般操作,自然不是因为父亲好心放过他,而是不打算继续助长这等无稽之谈的可信度。覆灭夏国无需借用这些舆论,大秦铁骑自可堂堂正正地打过去。”

“若我所猜不错,如今夏国境内应当已经开始流传灾祸与君王无关的流言。夏帝为着自己的威信,大约也会主动配合,将这番言论传播到夏国各地。”

“大秦只要等待夏帝自己解决了这些传闻,民间不再盲信它们,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收获成果。”

分析到这里,玄景看向扶苏:

“阿兄以为我说得可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