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派遣斥候进入发鸠山中进行搜索打探,终于确定了敌军的路线和方位,旋即便当机立断的率部针对这一支入境敌军进行打击。
上一次斛律光率军奔袭魏军的后路,结果遭到魏军伏击而大败亏输、仅以身免,如今再次遇到相似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斛律光从原本的猎物转为了如今的猎手,一番激战之下自是大获全胜,几乎全歼敌军这一支人马,而所率队的敌军主将也是当场战死。
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这一支敌军数量有一点少,统共只有不足两千徒卒,不要说之前齐军大战失败所损失的人马,就连斛律光之前偷袭失败的损失也追平不了。
在对剩余的敌卒审问一番之后,斛律光才知战死的那一名敌将乃是之前从东魏投降西魏的是云宝,本来是被安排镇守于发鸠山谷以防备齐军进击沁水河谷,而在得悉前线大胜之后,是云宝便有所轻敌,打算率领部伍进入屯留境内滋扰探索一番,结果便遭遇了斛律光,以至于全军尽没。
除此之外,斛律光还了解到如今敌军后路的沁水河谷兵力比较空虚,义宁城仅仅只有五千军众留守,而随着是云宝的轻敌冒进,使得发鸠山这一条道路已经是门户洞开。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斛律光的心思也顿时变得活泛起来,当即便打算继续进击以抄截敌军的后路。不过在正式出兵之前,他也并没有再继续自作主张,先是派遣一部分兵众西去守住当下正空虚无备的发鸠山口,旋即便又连忙派遣使者前往下虒聚将这一情况告知段韶。
段韶在得知敌军后方竟然出现这样一个漏洞之后,心内也是惊喜不已,忙不迭又给斛律光增派两千甲卒,着其速速出击沁水河谷。
第1117章 大弟在后
西魏大军在结束了铜鞮水河口的战斗之后,并没有再急于扩大战果。
这倒不是因为得胜之后便志得意满、贻误战机,而是因为之前的战斗消耗实在巨大,许多将士精神体力都严重的透支。
尽管西魏最终以少胜多,但是由于兵力上的劣势,并不能进行有节奏的轮换作战,将士们将士们都是在超负荷的坚持。
如今战事进程总算获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将士们一直紧绷着的身体和精神也要适当的放松休养一番,如果再继续的坚持很有可能会熬不住。而且向南退去的北齐人马仍然具有可观的兵力与战斗力,如果西魏军队再咄咄逼人的继续向前推进,很有可能会招致猛烈的反扑。
事实上能够取得眼下这样的成果,都已经是大大超出李泰开战前的期望了。
之前彼此间的战事主要发生在河洛地区,尽管西魏方面也多次在战场上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最终往往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将主力撤离,所获取到的成果不多久也会被北齐重新夺回,使得在河洛区域中,北齐的力量一直占据着上风,西魏每有进攻意图,便需要反复的攻刷这个副本,而结果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所以这一次李泰选择从河东方面发起进攻,相对河洛地区,河东无论是在地缘位置还是在兵力物资的投送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之前西魏之所以很少选择这条路线,则就是因为河东的这一个地缘优势并不只是针对西魏而言,对东魏北齐同样如此。
双方一旦选择从这个线路进行交战,基本上就属于短兵相接、拳拳到肉的那种层次,双方无论谁有所损失,都会肉疼许久,势必要重新夺取回来,势必会造成反复拉锯的长久对战。
就比如历史上的宜阳汾北之战,持续了长达一年多之久,最终也仅仅只是以北齐获得一定的区域性优势而宣告结束。而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交战也使得参战双方各自消耗严重,以至于各自国中一些人事矛盾再次凸显出来,彼此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人事内斗。
只不过北周内斗的结果是丢掉了宇文护这个历史包袱与负资产,而北齐则是干掉了段韶去世之后、国中惟一一个无论资历威望还是能力都堪称国之柱石的斛律光。而就在此后的第二年,南陈就开始了堪称南朝最后荣光的太建北伐,打得北齐溃不成军、淮南诸地望风而降。
这样的战争模式,对于西魏这种本就国力偏弱的政权而言无疑是负担和风险都更大,特别一旦开始了战争,再想要结束可就困难得多了。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干净利落的结束战斗,从而令战事转入到互拼消耗的相持阶段,西魏便是必输无疑。
所以之前面对高澄横死、高洋篡魏、新朝甫立仍自人心未附的时刻,当宇文泰得知高洋已经对晋阳兵建立起了一定控制力的时候,还是没敢冒险朝着晋阳方向发起进攻。
可是这一次的战事,从开战伊始,西魏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一路凯歌高奏,不同的方向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将原本双方于此区域内长期博弈下所形成并维持下来的疆域边防线给彻底的摧毁。
如今铜鞮水河口双方主力交战一场,又以西魏的获胜而暂时告一段落。如果短期之内北齐都没有能力再组织一场有力量的反击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西魏的完胜、北齐不得不接受这一结果。
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