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濡以南稍稍停留,陈冉让人收拢了一批流民,又亲自问了问蒙古人最近的动向。随即船队继续向西,半个时辰以后抵达了直沽寨。
早早出外迎接的,是李云的得力部下,专门负责在此经营的一位提控,名唤颜明。
郭宁本人当然晓得,海上商路是定海军的命脉;但自古以来的惯性,使他部下的文武并不都重视这一块。
李云这个群牧所判官,实际上已经是掌控巨大财权和武力的重要人物,但益都府里不少人依然把他当作李霆的弟弟。连带着李云的很多部下,到这会儿的地位都不甚高。
这位颜明也难免如此。他是宝坻县的商贾子弟,与李云是自幼认识的,但很少直接接触定海军的高层。名义上他要对接中都的杜时升,其实一年下来也见不到杜时升几次。
数日前他得到通报,说郭宣使身边的亲信陈冉,要带着船队人手来直沽寨,惊得他每日里在外等候。见了陈冉以后,又似有说不完的言语。
“钤辖你看!那片是咱们直沽寨里的木料区,负责把木头打造成船只的各种部件,桅杆船板什么。堆得那些,是从辽东运来的巨木,刚开始晾干,所以还不合用,我会安排船只将他们运到山东去。接下来堆积麻筋的那片,是艌料的生产区……还有那些库房!新造的这处,本是用来贮藏昂贵物资的,不过这会儿已经清空了,我打算拆了这几片,把咱们寨子的围栏加高加厚……”
“颜提控!颜提控!”
陈冉连着叫了他几声,颜明这才反应过来,擦着额头的汗水道:“钤辖有何吩咐?”
“我不是来查问直沽寨事务的,我要去中都。”陈冉道:“这时候潞水浅窄,怕是难以直接通行海船吧?还请你尽快安排其它船只,或者,有足够的人手挽纤也行。我这里有足够的兵力,必能保障纲户的安全。”
颜明望了望船队的规模,扳了扳手指。
“可有难处?人手不充裕么?”
“充裕,充裕得很!”颜明连声道:“不瞒钤辖,早上正有一支船队来此,也是要去中都的。两家并在一处出发,最是省事。”
第五百零二章 勤王(中)
他两人谈话的时候,船队正在进港。
这些船只大都是早年的通州样,一向年久失修。虽然郭宁在莱州、登州和直沽寨多地都兴建了船厂,但一来金国境内擅长造船的工匠很少,二来各种木料、铁料、丝料、艌料筹备不易。所以这一年里,船厂在维修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成果。随着不少船只老旧不堪使用,船只的数量在缓慢下降。
此时虽已开春,但气候依然寒冷,直沽寨的几个码头附近看护的人手又少,靠近码头的水面上,一层层的冰碴子没人敲打。船只行驶到这里,船头木板碾压冰层,发出砰砰的断裂声响。
那声响自然来自于冰层,海船再怎么老旧,不至于被冰渣子磕坏。
可船队的纲首梁居实依然心疼自家船只,于是带着一大批水手,格外仔细地操舵理帆,还时不时趴在船舷边缘观察水文,就连进港的拖拽也不假手旁人。
几个军官原本想去帮忙,都被他轰下了船。一行人踏足栈桥,正听到颜明说,早上有个船队也要去中都。
一名军官笑道:“这时候,还来中都做生意么?这些商贾,真是要钱不要命了。”
颜明连连摇头:“不是商贾!”
“那又是什么来路?”有名军官随口问一句。
颜明稍稍一滞,眼珠子转了转。
那军官转向船队方向看看:“难道来路不明?嘿,这种人物,哪还能到直沽寨?半路上就被咱们的梁纲首请吃了板刀面吧?”
听他这么说来,好几人齐声哄笑。
定海军对海路的控制,从来都不光靠着商业手段。大家心里都明白,很多事件打着海贼的名头,其实或多或少和负责船队的几个有名纲首脱不开关系。尤其是这位梁居实梁纲首,更是黑白两道通吃,连朝廷命官都敢下手的。
郭宁手底下的将士,举凡出身北疆界壕的人,多半都曾在河北聚啸,干过打家劫舍的勾当,对此倒是全不介意,甚至还有人挺羡慕梁居实的潇洒豪迈。
陈冉脸色一整,扫视他们一眼,军官们瞬间肃然:“颜提控?”
颜明压低嗓门:“是南朝宋国的贺生辰使。”
“这……”陈冉吃了一惊。
原来,自熙宗皇帝与南朝宋国达成和议以后,南朝自居为大金的臣子,世世子孙,谨守臣节,而大金则册封宋人赵氏为皇帝,两方约为叔侄之国。此后数十年,两国时节往来交聘,一时倒也安乐。
到泰和年间,宋人妄兴刀兵挑衅,引得朝廷发九路之兵南下讨伐,双方鏖战数月,彼此都死伤了许多将士。随后再定和议,原本的叔侄之国成了伯侄之国,大金皇帝为伯,南朝皇帝为侄,连带着岁币的金额又提高了些。
泰和以后,两家的交聘使者往来不绝。按照惯例,大金的元旦、大金皇帝的生辰,也就是所谓长春节,南朝宋国都要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