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高大的郭宁光着膀子,站在一座木靶前头,随手将一柄直刀扔在兵器架子上。有纲首眼利,当即看见架子上还摆放了那柄赫赫有名的铁骨朵。
因为刚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郭宁浑身汗水,沾了好些细碎木屑,腰身和背部的肌肉更是明显贲张,宛如铜浇铁铸。
赵斌在海上时,常向部下们讲述当年厮杀故事,以此来聚拢人心。他是有手段的资深军官,讲述时主要都在吹捧定海军的利害,偶尔不经意地提起,自己当年在昌州如何结识的郭元帅;又是如何在蒙古人的追击中且战且退,一齐来到的河北;最后又是如何在中都并肩厮杀,所以才得了船队首领的职务。
这种侧面的自抬身价,比正经吹嘘要有用的多,所以现在船队的纲首们几乎都当赵斌是郭宁的旧日好友来着。
此时正式拜见,赵斌可不敢失礼,他隔着老远就郑重拜伏报名,两个纲首也连忙跟着跪下。
而郭宁大步上来,一把揪起了赵斌,不让他叩首,口中大笑着道:“我看到文书,喜出望外啊!这不得赶紧让你们来?哈哈,哈哈,老赵!咱们得有两年没见了!”
说到这里,郭宁用力抱住了赵斌,猛地捶了捶他的后背。
赵斌也呵呵地笑个不停。他下意识地想要与郭宁拥抱,又实在不敢。因为左臂顶端不是手掌,而是铁钩,他害怕铁钩碰到了郭宁,只得高高举起。
后头两名纲首眼看郭宁与赵斌如此亲热,不由得大吃一惊。一来,惊得是自家钤辖果真与元帅交情深厚,这条海上大腿,咱们抱对了,以后更要死死地抱紧。二来,真不曾想到短时间里驱使万众席卷大金广袤领地、上百军州的强大军阀,竟然就是这么一个毫无架子的年轻战士!
“来,都来坐。”
郭宁披上圆领短袍,招手让侍从们搬来桌椅,摆放茶水。他就在木靶旁边坐着,开始询问赵斌等人有关海上物资输入的详情。
他对海上的气候水文明显不熟悉,有时候问一句,众人不得不仔细解释,后来干脆在砂石地面上勾勒示意。但他对船队的编制、规模乃至航线设置等方面,又明显地做过功课,显得很熟悉。
赵斌介绍那两名纲首的时候,他立即就讲起了两名纲首在加入船队后的某些事迹,加以夸赞。而纲首们汇报物资交易情形的时候,他饶有兴趣地听着,时不时问几句,纲首们不得不赶紧翻查账簿,才能明白。
众人聊了好一阵,眼看日影渐长,郭宁意犹未尽地起身:“我算是大体明白了。也就是说,此前的半个月,已经有六拨议定要往胶西的船队失期,对应的粮食总量,在十万石上下。而端午以后,南风将至,本来是船队大举到达的时候。但庆元府和平江府两地粮船集结甚少,所以估计从端午到十月期间,海上的粮食输入要减少六成。”
“正是如此。”
郭宁点头:“行,这样就可以了。”
他笑着对赵斌等人道:“我另外还有公务,你们且去休息。不过,海上豪杰来此,很是难得,今晚我请你们吃饭!”
赵斌等人受宠若惊,连声应了,退出后院。
一直到见不着他们的身影,郭宁才重重地叹了口气,脸色一沉。
下个瞬间,他反手抄起铁骨朵,奋力挥砸。眼前厚重木靶被巨大的力量捶击,猛地摇晃几下,咔嚓断成了两截。
第六百二十六章 难处(中)
这木靶按照步卒旁牌的规格精心制作,只少了一道包裹皮革的工序;为了便于练武时反复刺击捶打,后面还有拐子木支撑。但郭宁骤然以铁骨朵暴击,整面木靶碎屑横飞,竟如纸片无异。
正在校场东面作工的泥水匠和力伕们本来就一边干活,一边偷觑郭宁练武,这时候许多人连声喝彩,都道:“郭元帅利害!这身上,怕不有数百斤力气!”
郭宁愣了下,才笑着向他们挥了挥手。
这股子恶气发泄完了,接着还得筹谋正事,他转而对身边侍从道:“拿身干净衣服来,我得去见见晋卿。”
此前两方海贸正常开展的时候,郭宁经常视察各处港口,和一些商贾攀谈几句。而此番召回询问的各地人手里头,赵斌等人是来得比较晚的,先前郭宁已经陆陆续续见过了五六批人,询问了许多问题。
他已经明白,这次商路骤然阻断,一方面出于宋国朝堂上某些关注两国关系之人,从各种渠道得知郭宁的势力骤然增长,感到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也有人把压制定海军,当做了对抗自家朝堂权相的抓手。这两厢一拍即合,居然发动了相当的力量,对宋国的海上贸易形成了压制。
老实说,此前郭宁真没想到宋国朝廷能有这样的控制力,也没想到他们能做到这么干脆,硬生生压住那么多渴求利益的海商和他们背后之人。
大金和南朝宋国之间的贸易,可以说是当今天下最庞大的一注财源。自大金立国,南北两分以来,大金和南朝彼此对峙,战事连绵。但双方又确实各自都有急需的、或者大量需要的物资,必须仰赖于对方。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