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641节(1 / 2)

众臣闻言这才纷纷起身。

只见杨彪率先上前,激动道:“陛下六载辛苦,在讨伐逆贼这些年,陛下励精图治,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方才使天下一统,江山大定,此皆陛下之功也!”

“臣历经三朝,见证我大汉在奸贼作乱下由盛转衰,又在陛下手中由衰转盛。”

“三兴炎汉,陛下实乃千古第一圣君!”

“臣且代表百官恭贺陛下!”

杨彪资历极老,满朝文武可以说没有人比得上他,他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

刘协笑道:“忠义侯这话说得便有些过了,明君之称朕还可厚着脸皮答应,但圣君如何当得?”

“天下虽然一统,但想要恢复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等有朝一日朕使大汉繁荣鼎盛超越文景之治,忠义侯再给朕上圣君之称也不迟。”

统一天下,现在的刘协可谓是意气风发,说话也比以前要硬气了许多。

圣君称不上,明君绝对跑不了。

如果他这种功绩还不能称明君,那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皇帝能称明君了。

杨彪正色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臣相信在有生之年,定然能等到那一日。”

刘协笑了笑,接着又对群臣道:“今天下一统,朕欲改元换号,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改元,即更改年号。

新君即位,逾年或当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为元年,始于武帝即位,曾设立建元为年号。

在位皇帝中途更改年号亦始于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改用元封、太初、征和等十余个年号。

建安是汉献帝登基之初立下的年号,刘协想换个年号,目的在于辞旧迎新,想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群臣响应。

崔琰当即说道:“陛下文治武功不逊色于光武皇帝,臣以为可用‘昭武’为新的年号,让天下臣民都知晓陛下之功。”

法正也说道:“昭武虽好,但如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以‘武’为年号有些不妥。”

“臣以为用‘开元’二字更为妥当,也更适合我大汉如今的境况,代表一切万象更新,盛世由此伊始。”

孔融思虑许久,也说道:“臣以为,不如用‘永乐’二字,寓意长乐未央。”

三人提出了不同的年号。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有的说用“永安”,有的说用“太平”,有的说用“圣武”,不一而同。

刘协听到他们说的这些年号,一时也难以决断,于是询问起贾诩的意见。

“文和,你觉得用什么年号合适?”

贾诩从众人讨论开始就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提出过意见,所以刘协有些好奇。

“启禀陛下。”

贾诩眼帘微微低垂,拱手道:“臣以为,如今尚不是表功的时候。”

“诚如陛下刚刚所言,天下虽然一统,但国力尚且衰弱,陛下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恢复国力之上。”

“而不是在此讨论改用什么年号。”

贾诩这番话无疑是有些煞风景的,刘协听完后愣了一下,看着贾诩那张平静的面孔,原本火热的心也慢慢熄灭了。

他思索了片刻,才颔首道:“文和说得不错,是朕有些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了。”

“既如此,年号就不改了,继续沿用‘建安’吧。”

“等什么时候朕让大汉国力超越文景两位先帝时期,再改元也不迟。”

群臣闻言,纷纷高呼圣明。

刘协则忍不住多看了贾诩一眼,他发现贾诩自从病好了以后,性格就有些变了。

此前时常拍他马屁,一般不碰到关键性的事情都不会犯颜直谏,以明哲保身为主,但如今却敢于在他面前谏言了。

不过,这是好事。

刘协收回目光,对群臣道:“走吧,去永寿殿,宴会该开始了。”

第482章 汉献帝入长安,大将军吕布!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入秋之后,天气也逐渐开始由热转凉。

在刘协派人前往冀州,将甄宓以及长子刘珏从邺城接往长安之际,吕布以及郭嘉等人所率领的大军也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外,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官道往长安城而去,道路两侧尽是闻讯前来迎接大军凯旋的百姓。

每一名士卒此时都不由得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骄傲和激动之意。

郭嘉和诸葛亮共同策马而行,见到如此热闹的一幕,两人脸上也不禁浮现笑容。

“孔明,此番讨伐曹贼成功,你功莫大焉,想来凌云阁第二层必有你一席之地了。”

郭嘉对诸葛亮笑道。

赤壁之战十分关键,若不是诸葛亮通过此战一举将曹操的主力消灭,那这场讨贼还要持续不短时间。

以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以及立下的战功,凌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