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36节(2 / 2)

提了,恨不得代替儿子瘫痪,这点小事儿自然不会阻挠。

不但将修史的官吏调拨过去,还抽调了更多名士加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十一月,蒸汽机研究院传来消息,第一列实用型火车制造完成。

朱元璋大喜,带领群臣来到蒸汽机研究院,亲自主持了试车仪式。

本来他想亲自坐上火车的,在群臣的拼命阻拦下不得不了这个念头。

随着‘呜呜呜’声响起,十节车厢的蒸汽火车发出猛烈的震动,然后缓慢的移动起来。

接着“况且……况且……”的声音响起,火车开始使出了车站。

群臣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与有荣焉。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很多人注定见不到新时代了。

火车的正式运营,吸引了沿途百姓的围观。

每到一地,都能引来无数惊呼。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更准确说是很多年,看火车都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火车自然不会直接就投入商业运营,要在这条铁轨上来回奔跑数月不出问题,才能宣告成功。

不过能跑起来,本身就已经是成功了,剩下的不过是磨合问题。

火车成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也为多灾多难的建章五年,增添了一些喜气。

就在这时,一个谁都没有注意到的异常情况出现了。

报纸上开始频繁出现孟子的文章。

第455章 布局开始

提起孟子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

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孟的仁义思想,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核心所在。

但是,如果将孟子和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答案是,民贵君轻。

曾经因为这句话,老朱一度将孟子撵出了文庙。

虽然后来又将孟子请了回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人尽皆知。

所以目前大明有个潜规则,在官方场合尽量避免提到孟子。

实在避不开,也要尽可能淡化‘孟子’本身的存在。

说白了,只提思想,不说思想来自于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