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34节(1 / 3)

“等等,等等, 叶榆可是咱们村的人,赵同志李同志,不许你们这么诱惑她。”花菲菲这话有三分真,七分为了缓解沉闷气氛的假,神色夸张。

刘杏花捂嘴笑附和:“对对对,而且有咱小榆的姥姥姥爷都在王家沟,否管你们肚子里有多少金刚钻, 她都舍不得离开王家沟,什么引诱啊都没用。”

叶榆:……就以王家沟亲情来说,倒也不是不可能。

花菲菲三人扯住她衣袖:“你可不能命友谊。”

“对对对,”韩景和徐飞也狠狠点头,“咱们是永远的同伴。”

“深厚的革命友谊?”叶榆掏了掏耳朵,“我们之间什么时候这么个玩意儿吗?”

“有啊!”

超大声。

热闹吃瓜的大人们还懂知青分配和公社有关,不是那么容易调离的。

哪怕真有人不懂,至少能读懂气氛,王家沟知青和红旗大队知青都是嘴角含笑,并不是真吵架而是在开玩笑呢。

小孩子却不懂,着急叫着吵着“三海小溪的高手小姨是他们村的”、“不许不许,小姨不许离开”。

大人们更可乐了。

叶榆也不是很懂,她是什么时候这么受村里大人欢迎的?而且,为什么全村的孩子都开始叫她小姨?

有了这一段情景喜剧,杨秀秀和赵春娇的心情也终于平静下来,从一开始的哭红了眼变成现在的笑出眼泪。

当然,她们的邀请绝对是真的,不止邀请叶榆,也邀请了韩景、徐飞、花菲菲。

杨秀秀口中与叶榆“换”调料的承诺自然也是真的,豆瓣酱、干辣椒、野山椒她真有,只是没带出来,川枳壳、甘松、黄栀子等调味品,得写信让家里人寄过来。

花菲菲仨个也和杨秀秀她们交流关于知青如何下乡建设农村的话题,又把叶榆那天的话精简改编说了一些。

杨秀秀她们看叶榆的小眼神更崇拜了,更遗憾没有与她一块儿下乡,叶榆的名声首次从王家沟撒向红旗大队。

有人在一起磕着叨着笑着闹着,遇见坎儿或上下坡,有人伸手帮扶一把,去往平泉镇上的山路顿时轻松起来。

还真有赶集的热闹。

以至于杨秀秀和赵春花到了镇上,都不愿和叶榆四个分开,跟着王家沟的人去农副站上交年猪。

叶榆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儿的必要性,她是被花菲菲强拉过来的,美其名曰见证她艰苦奋斗的个人成就。

可寻思着花菲菲也没喂猪多少天,现在都还不是主力,怎么就跟她个人成就挂上钩?还艰苦奋斗呢?

只知道瞎用词汇。

农副站今天的人超多。

平泉镇十二大队的猪基本上都在这两天上交,但凡自己从村里赶猪出来的,每个队伍少说也有三四十人。

明明是大队大事,出现的全是本地村民,知青们基本上都没来。

也因此,和村民一起凑热闹的叶榆几个又成了显眼包。

由于时间短暂,知青们的外表目前还没有因下地变糙,又有行为举止之差,部分知青还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他们本地村民非常好辨别,一眼能看出来。

轮到王家沟称猪时,花菲菲挤到最前面,和两位婶婶一起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大秤。

“141斤!”

“好哇!”

花菲菲、韩景、徐飞和村民们一起欢呼,甚至于在公众场所,他们更放得开,欢呼得更热烈更大声。

“139斤”

“棒棒棒!”

“下一个更高!”

吼的在看什么现场比赛似的。

“142斤。”

“啊啊啊啊啊——七婶我们猜对啦!”、“太好啦!”

不知的人还以为他们烨国加入wto国际世贸组织,或今天申奥成功了呢。

实际上,超过120斤的猪肉今年收购价格为一斤一块五。

即王家沟辛辛苦苦养一年猪,收入一共141+139+142-120?3=385元,看似还可以,但这是全村几百人一起分,分到人头上不到一元钱,的亏村里还留有两头能分肉的年猪打底。

见证过现代人咸鱼摆烂,直面过末世人性泯灭,叶榆不是很能理解这种永远积极向上的精神活力。

但她觉得自己下乡这段时间是有改变的,不然也不会被花菲菲拉到这里来,或者煮酸菜鱼的时候大方分他们一人一勺子汤(花菲菲仨:这很大方?)

在这一刻,叶榆也被这种欢呼雀跃感染地嘴角微微上扬。

其他大队的人满头疑问,倒不是疑问王家沟的人为年猪欢呼,往年养猪不到120斤的大队还有哭嚎着跟农副站干事下跪恳求的,他们好奇的是为什么王家沟的村民和他们村知青竟然相处的这么好。

红旗大队的大队长和村干部也在,他还看见他们队的两名知青完全融入其中,为王家沟的收获而欢呼蹦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