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家长,也有人来米线店找曼姨出马请她假扮亲戚糊弄了事,当然这种事每次都会被曼姨温柔地婉拒。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那些青春期“反叛”的小心思,也在这间角落里化为对陌生人倾诉的细碎之语。
当然,袁良也不例外。在因奥数班的问题和颜振凤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袁良第一次选择了离家出走。入秋后的晚风令人无比清醒,袁良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一抬眼正是学校西门那家米线店。
眼下,米线店里的光还亮着。
在袁良狼吞虎咽地吃完最后几根米线后,曼姨又端上来刚刚煎好的荷包蛋。那蛋煎得外焦里嫩,金黄色的油汁令人垂涎欲滴。袁良刚咬了一口,眼泪珠子就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
眼下店里的客人只剩下一桌初中模样早恋的小情侣,曼姨清闲了下来,她索性直接坐到袁良的对面,笑眯眯地问:“又和家里人吵架啦?”
“我明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反正怎么样都能升初中。”袁良边吃边说。
“但是考进了实验班,才有机会考进重点高中。你看四中八中还有十三中,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多多啊。”曼姨流露出一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情:“我女儿要是像你一样在北京读六年级,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挣够给她报奥数班的钱。哪像你,明明有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知足,光明的未来正在前面向你招手呢。”
“哦,考进实验班未来就光明了?考进重点高中未来就光明了?”袁良满脸的不服气:“要说光明,我觉得什刹海体校就挺好。”
曼姨被他噗嗤一声逗笑了:“什刹海体校?人家李连杰八岁就进去学武了,你都这年纪了,进去还不得被人说‘空有一副傻大个’。”
袁良原本还想反驳什么,但终究自知理亏。他用筷子搅动着已经见了底的汤碗,语气里有种不服气的抱怨:“你们大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我们呢?”
“因为我们走过弯路。”灯光下,曼姨从容的神色好像流动着别样的光采,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所以,我们不希望让你们把这弯路再走一遍。我跟我老公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现在就算起早贪黑,也要供女儿读书念大学。”
袁良似乎已经被说服了许多:“但是我这成绩又考不上实验班。”
“谁生下来就能考实验班?对我女儿来说,别说普中和普高的实验班,就是大学、研究生、博士,我就是打工打到死也要供她念。”
袁良沉默不语,似乎在想些什么。邻桌的那对早恋中学生已经吃完,腻腻歪歪地走出门去。曼姨收走了袁良面前的汤碗:“你呢快点回家,和你姑姑道个歉,她应该担心坏了。”
“那您呢?”袁良犹犹豫豫地站起身,神情里带着认输后的不甘。
“我也该打烊回家了。”曼姨微笑着,向收银台走去。
第18章 06、关注儿童福利,守望心手相连
“
今年,市蓝天福利院孤困儿童夏令营的活动主题是‘灿烂阳光,幸福成长’。我们从福利院中挑选出了15名儿童,赴首都北京参观游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孤困儿童也能感受到来自祖国和首都的浓浓关爱。
”
2002年暑假,一队人马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北京站。他们将在这里展开为期十天的夏令营活动,先后参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圆明园和卢沟桥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夏令营的第二天,下午全队结束了从海淀区大学城的游览,准备回到位于车公庄的宾馆。领队老师叶心妍只有24岁,去年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刚进入福利院,这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带队赴外地参观。从上午扯着嗓子讲解了大半天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到中午挨个给小朋友和清华大学合影、再到刚刚领大家游览国图,这一天可把她累坏了。
眼下路况有些拥堵,大巴车后排传来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叶心妍本想眯起眼睛休息一会儿,却只能强打起精神:“路有些堵,大家不要着急。一会儿路边有共用厕所的话,会让司机叔叔给大家停车。”
可后排叽叽喳喳的声音愈演愈烈,一个小朋友率先喊了起来:“叶老师,吴霜没有上车!”
叶心妍的脑袋“嗡”地一下全是空白,她急忙站起身清点起学生人数。除了吴霜没有上车外,小班的学生回艳艳也不在车上。
她越想越打哆嗦,手脚止不住发凉。丢了两个孩子,这个责任她无论如何都承担不起。
还是学生们率先交流起情报,有的说刚在清华大学还看到回艳艳和校门合影,有的说刚在国家图书馆还看到吴霜捧着一本书读。
“刘师傅,回清华。”叶心妍手脚发软地跑到司机身旁,又看到这一车孩子后急忙改口:“不对,回宾馆。”
“到底是回清华还是回宾馆?”大巴车司机疑惑地问。
“您路边停车,我回清华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