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琢磨着这些事,杨远山一边四下里张望。
好一番观察,才算找了个隐蔽的山坳,把几十挺九九式轻机枪、800多支三八大盖和一批65毫米有坂子弹给放了出来,准备给王野新编那两个营补充装备。
没错,他只拿了步枪和轻机枪,没有拿炮。
——不是他舍不得,主要是考虑到这两个营的民兵们,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炮。
拿出来也是浪费,还影响后面撤退时的速度。
搞定这件事,杨远山这才大踏步赶回指挥部。
刚一回来,电讯班班长吴俊就拿着一封电报上前汇报:
“团长,炮兵营高营长汇报。”
杨远山闻言,顿时又心跳加速了。
自己的炮兵营可别就这么完犊子了啊!
连忙一把抢过电报纸,仔细一瞧,当即眉开眼笑。
原来,高远志汇报,炮兵营现在人员还剩下720多名能战斗的人员和130多名伤员。
而火炮则还剩下了17门75毫米山炮,重机枪还剩下15挺。
目前,他们已经在一边把伤员往这边送,一边在恢复炮位,预计很快就能重新炮击小鬼子。
虽然看数据,特务团炮兵营已经伤亡过半了,但他们第一没失去战斗力,第二还剩下了这么多火炮。
所以杨远山当然开心。
他当即命令吴俊:
“给高远志回电,让他们留下一半炮术不熟练的炮手,继续用小鬼子做实弹射击,练炮术,其他人都撤回来。”
对于这道命令,吴俊顿时十分不解,好奇地问:
“团长,这打仗不是要么战,要么撤么?
你为什么要让炮兵营撤回来一半?”
“全撤暂时没必要。
全不撤,我又担心遇到什么变故,他们全军覆没了,到时候我的炮兵营要重建,就难了。”
杨远山解释了一句。
吴俊闻言,这才点了点头,赶紧去发报了。
他刚坐到电台前,另一名电报员又站了起来,高声汇报:
“团长,上级领导来电,说晋南那边一切正常!
小鬼子还没能彻底取胜!
我们不用着急,可以跟小鬼子慢慢周旋!”
杨远山闻言,更加欣喜了,连声叫好:
“太好了!
那小鬼子短时间内,肯定没有飞机再派来了!
这一战,我们特务团赢定了!”
……
炮兵营那边,高远志收到杨远山的命令,也有点懵。
思忖了足足三分钟,才大概明白了杨远山的意思,当即叫来副营长王根生:
“老王,团长命令我们撤一半炮术高明的人回去,应该是其他方面又有任务了,我想让你带队回去。”
他生怕对方会抢着跟他要留下,所以忽悠说可能有任务。
王根生脑子没他灵活,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连忙点头答应。
“好!没问题。”
高远志又道:
“你们把那8门新炮带走,剩下这9门旧炮就留下吧。
看公路那边,小鬼子还在拼命冲锋呢,咱们得赶紧恢复炮击。”
“好!”
……
安排完炮术最好的这批战士撤离,高远志带着剩下的三百名炮术不精的战士,牵着骡马,把刚刚他们推下山沟的火炮拉上来,然后重新架设好炮位,开始继续炮击正在疯狂冲击二营三营阵地的小鬼子。
“砰砰砰”地炮击声响起后,一枚枚的炮弹带着死亡的呼啸声划过了天际。
朝着小鬼子冲锋队伍最密集处,砸了过去!
……
小鬼子那边,当秋叶龙宪看到航空兵那边只来了9架轰炸机时,就隐约有不好的预感。
所以他没有把破敌的希望放在航空兵身上,而是发动了全面冲击,试图用人海战术消耗特务团的人员和弹药。
不得不说,他的这一套还是很有用的。
在小鬼子士兵们舍生忘死,不顾伤亡地冲击下,二营三营的战士们,感觉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九二式步兵炮打得过热,眼看着就要炸膛,不得不放慢炮击速度。
而轻、重机枪也同样因为温度过高,而开始不断出现卡壳、损坏情况。
只有二营的那些马克沁机枪因为是水冷式的,可以通过不断浇水降温来保证持续火力,勉强维持着火力密度。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有没有隐蔽好的战士被小鬼子神准的枪法击中。
阵地上,战士们的人数肉眼可见地在不断减少。
担任指挥的韩阳三人,面色都十分严峻。
何云福忍不住对韩阳道:
“老韩,要不让高射炮开火吧?
小鬼子距离咱们第一道战壕就剩下50米了,我估计要不了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