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四时赶山记 第87节(1 / 3)

今年家里有板车了,他们打算把要带的东西都放上去,直接推着车去,牛就不赶着走了, 冰面上没有地方栓牛,且牛也耐不住那份冷。

回头冻病了, 可比人病了还要麻烦。

颜祺从屋里提出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今天卖剩下的十五个馅饼, 八个煮好的白水蛋, 一壶驱寒的酒。

“我还切了点老姜,到时候烧水熬点姜汤,你们能喝酒的喝酒, 不能喝酒的就喝姜汤。”

这些东西他不知道别家会不会带,只觉得还是准备周全一点好,不怕用不上, 想用的时候却不能没有。

霍凌接过,放在板车一角。

家里四只狗, 除了被霍英抱进屋里玩儿的馒头,剩下三个少见主人夜里赶车出门,这会儿都围着车转, 东闻西嗅。

帐篷里挤不进大狗,霍凌低头看一圈,指了指黑豆儿。

“带它去吧,冷了还能抱着暖和一下。”

黑豆儿仿佛听懂了,“汪”了一声,尾巴狂甩。

颜祺笑道:“长得太快,已经快抱不动了。”

大个儿的体型大,黑豆儿随了爹,三个月过去,吹皮球似的长起来,已经不是刚带回家时那个可以揣在怀里的小不点儿了。

隔着窗户和屋里人作别,三人带着一只狗,推车离家,和另外三家人在冰面上汇合。

夜晚的河边黑黢黢的,北风呼号,很难相信关外人会在这种天气里凿冰钓鱼,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冰上好像比陆地上更冷,站了没一会儿,颜祺就觉得寒气从脚心往上窜。

“动起来就不冷了。”

夏青曼招呼他和肖明明往前走,“咱们去帮着搭帐篷,等进了帐篷就暖和了,外面冷是因为有风。”

颜祺和肖明明哆哆嗦嗦地点头,夏青曼还想说话,但风吹来,她不想喝风,遂暂时闭紧了嘴。

另一边,霍凌正握着尖锐的冰镩往冰面里敲,以此确定冰层的厚度。

冰镩的长度是固定的,如果插下去碰不到河水,就说明这里冰层足够厚。

像每年快开春时,村长每天都会遣人用冰镩凿冰,等冰层见薄,便会告知村中各户,不许让家里孩子再去冰上玩耍。

冰镩差不多到底后又被拔出来,从上到下都是细细的冰碴,前端没有水渍,霍凌点头道:“可以,就在这儿吧。”

霍峰用脚尖蹭了蹭冰眼,“正好,我看这位置不错,一会儿就顺着这里打洞。”

在冰上搭帐篷,与在陆地上搭帐篷一样,都是先起帐子,再用地钉固定四角,区别只是地上的钉子是打进土里,这里是打进冰层中。

各家都带了工具来,没有打算袖手旁观不干活的,于是正好一家负责一处钉,有人出力,有人负责扶帐篷、扯绳子。

齐老大那边只有他和春树一个半大小子,霍峰过去帮忙,留下霍凌和颜祺。

“钉子要斜着打?”

颜祺扶着木架,借放在冰上的灯笼光看霍凌的动作。

黑豆儿爪子冷,它缩成一团紧紧靠着颜祺的小腿,还把爪子踩在颜祺的鞋上。

“斜着打才结实,哪怕刮大风也吹不动。”

霍凌“邦邦”砸两下钉子,每砸一下,黑豆儿的耳朵就动一下。

期间过程费劲,等地钉都砸好,蹲在地上的人腿都快麻了。

四根粗麻绳自四个方向延伸出去,使兽皮帐篷在冰上舒展开,撑出一方天地。

一行人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有了兽皮挡风,哪怕脚底下是冰面,帐篷里也没有那么冷了。

篷下冰面一侧是霍凌最早钻出的冰眼,五个汉子手持冰镩,围在一起凿冰窟窿,夏青曼则带着颜祺与肖明明堆柴生火,火苗窜起后,他们架起小锅开始煮姜汤。

颜祺和肖明明不约而同都带了姜,夏青曼则包了一些红糖,水开后她把红糖丢进去,姜汤就变成了甜滋味的,哪怕是最不爱喝姜汤的杨俊也捏着鼻子被灌了一碗。

比起生火,凿冰窟窿是个费劲的活计,终于成功时汉子们齐声叫好,妇人夫郎的目光被他们吸引,起身去看,见当中圆形的冰层已经落入水中,可以直接看见冰下奔涌的河水。

颜祺有些不敢靠近,贴着霍凌站在他身后探出头。

见黑豆儿想往前走,他担心地拽住它的项圈,把它往后扯了一把。

林长岁也在跟肖明明小声解释,连说带比划。

“窟窿,不,不能,太大,大了,鱼,不敢来。”

霍凌正好在这时低头,看到小哥儿变化的眼神,就知同样的问题对方刚刚也想问,只是还没等问出口就得了答案。

几只灯笼被挂上帐篷顶,光线映亮四方区域,配上燃动的篝火,驱散了大半寒意。

因冰河里大鱼多,冰钓用的鱼竿都很结实,一般人提久了胳膊就要发酸,故而冰钓都是将竿子固定在冰窟窿旁边,有鱼上钩了再去起竿。

颜祺在霍凌的指点下把鱼饵挂上鱼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