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21节(2 / 3)

笑。

瞿境心惊胆战地看他的主人发疯,很想捂住对方的嘴,又怕对方受激后疯得更厉害,从密室里跑去光天化日下骂,那可就真是满门抄斩了!

还好,秦湍疯得短暂,不多时就耗尽了激烈的情绪,颓然向后倒在草席上。他懒洋洋地轻声道:“乱吧,乱中易取……我既为鲁王,那就给鲁地再多添几把柴,让火烧得更猛烈。”

距离叶阳辞给秦深治完病,回到夏津县城,已过去了十二天。

暴雨初歇,整个县都在暮春的最后一场雨中苏醒,发出拔节般的声响。

可惜热闹都是别人的,无人在意告病近一个月的主簿韩晗。韩主簿难耐寂寞,灰溜溜地回到县衙干起了正事。叶阳辞倒是没给他脸色看,甚至还送了点温补的药材做慰问。

韩晗去找郭三才,问:“郭兄,你就这么被降服了?”

郭三才老脸一沉:“本官捧着他呢!捧杀捧杀,不捧怎么杀。”

韩晗不甘地说:“我抱病几日,倒是叫郭四象钻了空子,听说知县让他管窑炉炼铁,还让他熟悉主簿政务。这是想取代我!以后县衙属官可就都是郭家人了。郭兄,你我交情深厚,你可别中他的分化之计啊!”

郭三才不喜郭四象,但一想到郭家开始有了独大的势头,又觉得挺好,嘴里虚以委蛇:“怎么会呢。知县现下看中郭四象,日后未必不会提携韩家子弟。你们不是还有个解元吗,把他叫回来,去分郭四象的羹。”

韩鹿鸣连夜离家出走,连会试都不考了。韩家人一边痛骂他不孝,一边又不敢去金华向名满天下的饮溪先生要人,只能指望他早点学成归来,再赴仕途,无论如何要考个状元。最好封侯拜相,能荫庇整个家族世代流长。

这会儿郭三才提韩鹿鸣,韩晗觉得更加丢脸,勉强回了句:“今年春闱,郭、韩两家都有士子赴京赶考,看看能出什么结果吧。”

两个陈年老哥们,到底是因为这件事心生嫌隙,不复原先的你倡我随了。叶阳辞深谙“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启用郭四象简直一石三鸟。眼下郭四象干得热火朝天,暂时不想回平山卫指挥所,捧出五十两活络银子,向总旗又告了三个月假。

“你好难……我也好难啊。”叶阳辞拿着去年的赊账单子叹气。

前几任知县开出那么多白条,欠款未付,如今他为了修城再去购买木料、石料,商家就拐弯抹角地暗示先把旧账还清。可亏空两万多两,短时根本还不清。

“要不,先平一部分旧账?”江鸥建议。

叶阳辞摇头:“平谁家的?另一家就会闻风而来。再说,最近陆续有流民落户夏津,耕地面积又扩大了,库银目前只剩一万两不到,修缮城池已经很勉强,不能把钱拿来平旧账。继续欠着,待到夏收过后,每个商家都还一点,让他们看到希望。横竖是衙门的公账,跑不了。

“旧商家不肯卖,那就拿着真金白银去找新商家买,本官就不信了,这些商人会跟钱过不去。”

他这招商的话声一放出去,不少旧商家就开始后悔了——欠账归欠账,钱货两讫的新生意难道就不要做啦?纷纷又来找知县大人说情。

叶阳辞也不拖账,买一批货走一笔款,两个月间边买材料,边从外县招工匠和民夫,很快把城墙、城门该修的修,该换的换。不仅在东南西北门新建了四座哨塔,还在城头修建一排排窝铺,以供守军夜宿。

五月份挖宽护城河后,实在没钱新建吊桥了,叶阳辞望着告罄的库银直叹气,准备清点一下自己这么多年的积蓄,看能先垫多少。

不料事情又有了转机,夏津县的几大家族商议后,决定各凑一笔钱,以微薄的利息借给官府。钱虽不多,却是心意,代表他们在与知县大人同舟共济几个月后,对其品格、信用的高度认可和钦佩之情。

就连合作过的临清州的各商家,也琢磨起了贷款给夏津县衙的可能性,毕竟夏收在望。眼见夏津县被一田田麦浪、一山山果林包围,前景太诱人了。

吊桥就在这百家饭中,一点一点搭建了起来。

叶阳辞竭尽全力,让这座废墟般的县城白骨生肉,焕发出新的生机。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到了六月初,夏津县丰收的几万亩粮食,引来了贪婪觊觎的目光。

“知县大人……”典史江鸥忧心忡忡地来到议事厅,“听说了吗,这两个月,鲁中和鲁东因为禁民采矿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登州、莱州和济南三府。官府把民营矿场全没收了,所有金银通过银官局直接输入京师。许多矿主血本无归,宁可暗中炸矿,也不肯拱手交给朝廷,矿工大批失业,流民四起。

“各大卫所忙于镇压变民,那叫一个焦头烂额,听说还压着局势,不敢往上报得太厉害,怕朝廷问责。目前也就我们东昌府和南面的衮州府,因为矿场稀少还比较稳定。青州府矿场也少,但夹在济、莱之间,同样不好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卑职怕这场变乱,迟早也要影响到我们。”

其时,叶阳辞正和唐时镜商议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