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91节(1 / 3)

赵夜庭正要签发军令,一个传讯兵策马狂奔而来,滚鞍禀报:“副帅,收到了少帅传来的消息!”

他将小竹筒呈上。赵夜庭与姜阔喜出望外,同时伸手。

赵夜庭一巴掌拍在姜阔肩头,趁他下意识转头,抢先拿走了小竹筒,倒出纸卷来匆匆浏览,喜道:“小云来了!他搭乘的货船已寻到少帅。两人准备混入渤海的主城辽阳,拿下大戚掠勃堇,与我们里应外合。”

他转手将纸卷递给姜阔,径自转身去看桌面舆图,重新规划:“我们要把渤海主力军拖在松山与锦州,阻止其回援辽阳,同时夺取粮船,看能不能把渤海水师引出来。如此一来,辽阳便呈空巢之势,便于小云他们斩首敌酋。”

姜阔得知秦深脱险,天大的怒火全浇灭了,又见赵夜庭迅速果决地调整战术,歉意之余生出了几分钦佩:“好,你尽管部署,我去通知其他几个营将来军帐议事。”

五艘大货船由渤海湾最北端的大辽河入海口,进入太子河,逐渐接近辽阳城外码头。

寒冬时节,又逢大岳与北壁打仗,辽北目前是最危险的战区,渤海航线上商船减少,辽阳码头空荡荡。

这支船队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很快泊进了最佳位置。

码头上验单与收税的渤海吏目,瞠目望着这支威风凛凛的岳国船队:“两千料海船,整整五艘!不知是哪家海商巨贾,竟有这等实力。”

货单放出来后,这些吏目更是连连咋舌。机灵的买办们已经在联系辽阳城的各大贵族。等贵族们选购完头等货,大商家再筛一遍次等货,最后剩下的才填充集市,供百姓购买。

渤海金银稀缺,海商们多是以货易货。大岳商人在这里进购虎、熊、貂、猞猁皮,以及人参、北蜜、东珠、海参、龙涎香等特产,运回本国贩售,赚取差价。

几十名护卫搭好踏板,船主前呼后拥地下了船,站在码头四顾。立刻有仆人打起华盖,遮在他头顶,以挡风雪。

吏目们暗怀嫉妒地望着这位身家不凡的大海商,见他不过二十来岁,身披华贵的黑貂皮大氅,头戴金冠,生得高大英俊、贵气逼人。身边挽了个高挑的女眷,帷帽垂下长长的白纱,遮蔽了她的容颜,但绰约风姿透纱而出,令人一眼就断定这必然是位绝世美人。

人富贵,宠物也富贵。一只砂黄色皮毛的猞猁趾高气昂地紧随其后,颈戴项圈,并未牵绳,项圈上的红宝石每个都有榛子那么大。

如此排场,显然不是普通小吏能接待的。

不多时,负责商贸与关税的少尹窦随尔,便闻风而来。

渤海曾经是个国家时,受唐朝影响极深,城市建设、职官体系等等都是照搬唐朝。后来被除国,在各个邻国与势力之间漂泊数百年,不少世家贵族至今仍能说汉话、写汉字。

哪怕近两任勃堇都对大岳心怀怨恨,依然不能将汉文化从他们的生活中拔除。

其实何止渤海,但凡成为过中原王朝这个庞然大物的藩属国,都很难洗净骨子里的汉化部分。就像攀援着巨树的众多寄生植物,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下仰人鼻息,依附着树就长不高,离开了树又活不好。

真叫一个远近难择、怨慕交织。

窦随尔长年与大岳商贾打交道,更是半个中原通,快速打量过船主后,堆笑道:“这位船主看着脸生,应是初次来渤海,不知贵姓大名?”

年轻的船主虽矜贵,倒也不算傲慢,答道:“免贵姓叶,叶云。这位是我家夫人。我们的确是第一次来,原本打算顺着冬日洋流,先去倭国、新罗、高句丽,但我夫人对渤海货物的兴趣略大一些,于是便调整了先后顺序。”

也就是说,这笔货若是渤海吃不下,他们也不愁没有销路。

倭国还好些,孤悬海外。高句丽与新罗所在的半岛却与渤海相连,一直都有互相吞并之意,算是劲敌。这批货量大又关系民生,弄不好是要在国力上增加一块颇有分量的砝码,不能轻视,更不能资敌。

窦随尔这么一想,觉得自己也搞不定,得找上官。于是他说:“叶老板乃是贵客,我欲将贵伉俪引荐给京牧乌榷大人,随我去京牧府,吃茶详谈?”

化名叶云的秦深一听“乌榷”这名字,就知道是水师统领乌桓的弟弟,同为大戚掠的左膀右臂。

渤海王室以“大”为姓,名亡但实存。治下八大贵族世家,而今风头最盛的就是乌姓,有“大与乌,共渤海”之称。若是能制住乌榷,不愁接近不了大戚掠,也不愁牵制不了乌桓。

秦深早就熟知渤海情报,在船上与叶阳辞又做了充分交流。这个乌榷身为镇守辽阳的京牧,治城能力是有,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色,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的好色不是四处猎艳,而是对美人有极高的鉴赏水平,常对外宣称“若得遇西施、貂蝉、玉环、昭君任意一美,这京牧不要也罢”,又言“美人在骨不在皮,透骨生香,才算绝色”。

但因古往今来,如四美这个级别的绝色寥寥可数,故而他至今还没因好色误过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