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5章(2 / 2)

沉思了小会儿。

她道:“姑姑,今晚我会请示殿下,让殿下同意你去太医院找医官看诊。

咱们尽早把这病给治好,不过治病的同时可能还需得姑姑帮我办一件事。”

“您说。”

槛儿凑到她耳边:“你让医官替你调理调理身子,期间你去拿药时留意留意一位带岭南口音的秦守淳医吏。

“你找个合适的机会就以你的眩晕老毛病为由,装作不经意地同他认识。

差不多四月中旬左右,不论你的眩晕有没有好,你都要找个理由让这位秦医吏替你把把脉,让他给你治。”

“换句话说就是,咱们要装病……”

最后半句,槛儿的声音压得几乎听不见。

后宫的宫女一年到头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一般由安乐堂的医婆药婆治。

高阶或是更高阶的姑姑嬷嬷,则能在得到特许后去太医院寻医官治。

医官主要便是给高阶宫人和低阶小贵人看诊,医吏则负责抓药煎药等活。

当然,治病原就存在一种“听哪个大夫的药,不听哪个大夫的药”这种说法。

即便一时半会儿没能“治好”瑛姑姑的病,也不会连累到给她看诊的医官。

瑛姑姑听得一头雾水。

“可以是可以,但主子您这是要干啥?而且您什么时候认识这号人物了?”

第180章 要替太子避祸!御花园里遇新人

槛儿其实也不认识这位秦医吏。

她只是听过这个人。

虽然时间隔得很久了,但因着那件事当初闹得比较严重,所以槛儿一直记着。

上辈子今年的五月。

元隆帝突发脑耳眩。

此病是本朝皇室首例高难度疑难杂症,病名也是元隆帝的这场病之后才有记载的。

起因是元隆帝五月初的某天早朝上,和朝臣议着议着事忽从龙椅上栽倒。

当场无法站立,呕吐不止。

众人惊骇万分。

具体发病细节槛儿不甚清楚,因为皇帝的御脉案属内廷机密的重中之重。

即便上辈子后来她成了皇后,在没经特许的前提下也不能随便翻看。

槛儿只知晓起初负责给元隆帝看诊的柳院判和其他御医,诊断其为肝风内动、痰湿上扰引起的眩晕症。

眩晕症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可以是风邪入体、长期久坐久蹲,亦或是劳累过度,空腹虚乏所致。

这种通常只要暂时调整饮食,喝上几服汤药,平时再多注意保养即可。

但往大了说。

眩晕症往往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自是没有人敢一上来就说皇帝要中风了,真这么说了怕是脑袋就没了。

加之元隆帝之前没发过这病,所以刚开始御医就将其当做寻常眩晕症治。

然而汤药喝了大半个月,针也一直有扎。

御膳房更是变着法子照御医的方子给元隆帝做膳食,可惜元隆帝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了。

重到什么程度呢。

重到他睡觉翻身,日常仰头低头都会晕,有时批阅着奏章忽然就倒在御案上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月,前朝后廷人心惶惶,朝中局势也有了动荡的趋势。

槛儿当时刚晋奉仪不久,这些消息是小福子到外面溜达回来告诉她的。

御医们为元隆帝的病如何提心吊胆不得而知,但元隆帝的脾气一日比一日暴躁却是前朝后宫人尽皆知的事。

而太子当时本就颇受元隆帝猜忌,那两个月里俨然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几乎天天都要被叫去挨一通骂。

如此,踏足后院的次数本就少的太子那段日子更是一次都没来过后院。

而太子的境况一艰难,东宫就艰难,东宫一难后宅女眷又哪能幸免得了。

不夸张地说,喷嚏到了嘴边都得憋回去。

直到六月中旬。

在老家丁忧的莫院判被夺情召回。

也不知莫院判期间做了什么,总归最后是他和太医院一个不入流的医吏一起,把元隆帝给治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