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温佳踮起脚尖努力地伸出小手指着旁边的空位,奶声奶气道:“明年我的照片也要贴在这里。”
开学第一周,国旗下演讲的便是她莫名记了很久的静静姐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陈怡静。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国旗下,和大家一起展望新学期。首先,学习是我们作为学生的责任……”
小温佳站在低年级的队伍里认真听讲。
嗯……学习是她们作为学生的责任……!
不过两年,背着书包回家的温佳遇到了刚考完小升初的陈怡静。
温佳咬着糖葫芦,而陈怡静则蹲在一辆货车边上看书,工人师傅正往车里搬行李。
温佳小心翼翼挪过去:“静静姐姐,你在看书吗?”
陈怡静抬头瞟她一眼,不咸不淡:“嗯。”
“……”温佳还想和她说点儿话,于是大方掏出另一只心爱的糖葫芦,“你吃吗?”
“等我想得糖尿病的时候再吃。”
她有点儿想问什么是糖尿病,但又担心这样会显得她很无知。于是温佳把这个问题带回家问了妈妈。
妈妈哭笑不得:“偶尔吃一串没关系的啦。”
偶尔吃一串没关系的啦。
温佳准备这样回答陈怡静。
可是,她再没遇到过她了。
原来那天她正准备搬家。
…
听妈妈说邻居姐姐小升初发挥得很好,顺利考进了全市最好的初中,于是那也成为了温佳的目标。
中学时代的年级制度她不太喜欢,当她入读初一时,她已经升入了高一。
这样就总是见不到。
不过见不到也没关系,温佳总能在她待过三年的学校里找到她待过的痕迹。
温佳把那些蛛丝马迹当作她无意间留给她的指引。
陈怡静的成绩是那样优异,随便一打听,就有老师说:“啊,是她呀。她中考是全市第三呢。”
原来陈怡静已经以全市第三的中考成绩入读了南江一中的领军班。
果不其然,她在初中也是一流的模范生。
她的妈妈也还是偶尔会提起这个邻居家的姐姐。
“你还记得小学时候那个住在楼上的姐姐吗?”
“我今天刚好在外面遇到了她妈妈,她现在的成绩还是好得不得了哦。在南江一中那种学校里还能年级前五,真了不起,肯定是上清北的料子。”
“她妈妈还说她以后一定会是个大名鼎鼎的律师呢。”
…
初二的某日仲秋,加入学校广播站温佳在广播站的电脑里找到了陈怡静留下来的录音。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课间广播。我是陈怡静。下面为大家带来一则散文。”
她的声音在明亮干净的广播站里流淌出来,泉水般清澈,迷雾般空幽。
温佳喜欢她的咬字,无意识地,牙牙学语般模仿着她的抑扬顿挫。
一直以来温佳便是这样。
她读她读过的书,写她写过的习题,在她跑过的操场晨跑,在她吃过的食堂吃饭。
甚至有时候,温佳恍惚间在女生宿舍里也嗅到一丝她的气息。当然那只是她的臆想。
她从没有闻过她,但她固执地认为她一定很好闻。
每一次寻找到陈怡静的痕迹,温佳就仿佛走进了一场她为她预留的暖春。
那可能是一张压在办公室柜子里的范文,一张没来得及取走的奖状,又或者像现在这样,一段只有她独享的录音。
每逢这样的时刻,她便抑制不住地心生雀跃。
后来,温佳依旧继续贯彻了她在六岁那年许下的心意——她要沿着她走过的路成长为像她一样出色、优秀的人物。
保持年级前几不是特别容易的事,她学累了便会停下来想一想她,于是又有了前进的力量。
中考,温佳如愿考进了南江一中的领军班,和陈怡静是同一个班主任。
她像以前一样迫不及待地寻找她留下来的指引。
她的高考怎么样了?
她一定去了清北吧?
她如愿以偿读了法学吧?
恰好班主任请来上一届的优等生分享高考经验。
一个班教出了两个2的优等生,老师的脸上有无比荣光。
但是……为什么你不来呢?
“老师,我听说上一届的陈怡静学姐,成绩也非常优秀。她没有来吗?”
老师愣了一下,随即惋惜道:“怡静啊。她高考考砸了。”
考砸了?
…
如果是她的话,即便考砸了,c9那种程度的学校也不在话下吧?
“那——那她去了哪儿呢?”
“好像是兴州大学吧。”?
兴州大学?
那是什么地方?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