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却像没听见,径直朝隔壁杂货铺走去。她不想跟这种人虚与委蛇。
苏建军讨了个没趣,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不死心,又转向李秀兰:“大嫂,你看晓晓这孩子…唉,也是被拖累了。我说的话,你跟大哥好好想想!机不可失啊!那打听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走了!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李秀兰深吸一口气,看着苏建军,一字一句地说:“建军,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房子卖不卖,怎么卖,是我们家的事。至于你的小卖部,”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缺钱,你自己想办法。我们自家窟窿都填不上,没那个能力帮衬别人。你请回吧。” 说完,她不再看苏建军,转身就回了后厨。
苏建军拎着那袋苹果,僵在店门口,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是尴尬又是恼怒。他没想到一向温和甚至有些软弱的李秀兰,这次态度如此强硬!他恨恨地瞪了一眼后厨的方向,又看了看隔壁杂货铺,最终只能悻悻地啐了一口,灰溜溜地走了。
苏晓在赵婶店里待了一会儿,确认小叔走了才回来。李秀兰把刚才苏建军的话复述了一遍,后厨的气氛有些凝重。
“哼!老三也坐不住了!”苏建国气得把抹布摔在水池里,“一个个的,都盯着咱家那点骨头!真当我是傻子!”
“爸,别生气。”苏晓平静地说,“他们越是这样急,越是证明城东的风声是真的,而且价值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大。小叔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让我们贱卖,然后‘借钱’给他开店,这算盘打得隔壁街都听见了。”
她走到父母中间,眼神明亮而锐利:“现在,我们更要沉住气。小叔来了,说明奶奶和小姑那边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换人试探了。接下来,她们可能还会想别的办法,甚至可能直接找上门来。我们只要记住:不松口,不理会,不签字!安心卖我们的包子,攒我们的钱,等真正的‘风’吹过来!”
苏建国看着女儿冷静分析的样子,胸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取代。李秀兰也用力点头:“对!我们过我们的日子,随她们折腾去!”
就在这时,卷帘门被轻轻敲响。赵婶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建国,秀兰,刚听几个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街口聊天,说是有个什么…‘旧城改造’的风声,好像重点就是东边那片老城区?说是要搞什么‘文化街区’试点?还提到什么‘产权明晰’‘拆迁补偿’之类的词儿…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感觉…像是好事要来了?”
“旧城改造”?“文化街区”?“拆迁补偿”?
这几个陌生的词汇,像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苏建国和李秀兰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城东那片破房子,原来真的不是死地!它即将迎来的是……新生?!
巨大的冲击和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攫住了他们!苏建国手中的擀面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李秀兰则捂住了嘴,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原来…原来晓晓一直守护的,不是负担,而是一座等待被唤醒的金矿!
苏晓的心也剧烈地跳动起来,虽然她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旧城改造”“拆迁补偿”这些具体的字眼,还是让她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然而,狂喜只是一瞬。苏晓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第10章 确定拆迁
她走到父母面前,小小的身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补偿款的消息一旦正式公布,奶奶、小姑、小叔,她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债主、或者眼红的陌生人!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用亲情绑架,用舆论施压,甚至用下作的手段,来分一杯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苏晓的话,像冰冷的针,刺破了刚刚升腾起的喜悦泡沫。苏建国和李秀兰瞬间清醒过来,巨大的压力感重新攫住了心脏,甚至比之前单纯的债务压力更甚!这即将到来的财富,竟成了新的、更危险的漩涡中心!
“对!晓晓说得对!”苏建国猛地回过神,眼神变得锐利而凶狠,像护崽的猛兽,“谁也别想动我的房子!那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命根子!”他看向李秀兰和赵婶,“赵姐,这消息…先别往外传!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赵婶立刻会意,严肃地点头:“放心!我懂!嘴严着呢!你们也得当心,红梅那丫头精得很,指不定也打听到了!”
接下来的日子,“苏记早点”的生意依旧忙碌。酸菜包子的口碑持续发酵,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特色”,甚至有住在稍远些的居民特意绕路过来买。苏建国和李秀兰仿佛憋着一股劲,干得更加卖力,揉面的力道更足,擀皮的速度更快,招呼客人的声音也更洪亮。邻里们的帮助也依旧温暖:老王送面粉时总会多聊几句街面上的新动向;张大爷王师傅帮着留心有没有可疑的人在城东转悠;赵婶更是成了“情报站”,一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通知苏家。
苏晓在学校的生活也按部就班。她更加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因为她知道,知识是她未来守护这个家的另一把利剑。数学课上,她不再仅仅是为了算清小店的盈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