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是想等着她按部就班的出现在各家的宴席上的。
谁想到她在慈心会露脸之后,只到了靠山王府一次就告病不出了。
自然有人打听到她留下来本就是为了养病,后来又称病不出。
不由得就有些犯思量。
沈寄知道这事儿之后,让下人散布了一些消息出去。
说芳姐儿第一次生病是染了风寒,第二次是花粉过敏,都是事出有因。
同时也将她三月间喝了小权儿喜酒,就打算离开的消息散布出去了。
她虽然不喜欢芳姐儿,而且也不希望她嫁在京城。
但也不想真让她得了个多病的名声,这是要影响将来嫁人的。
谁家愿意娶个药罐子回去?
以芳姐儿的家世,那是绝不会做妾的。做正室能否生养就很被看重。
后来芳姐儿正月间又在亲戚家露过几回脸。
去做客的夫人也有仔细打量她,发现她虽然身形比较苗条,却是气色红润,谈吐不俗。
想和丞相攀上关系的人家,也很乐意同她结亲。
毕竟她在人前的表现还是相当良好的。
当然,和她结亲的就不可能是家里当家人的儿子了,都是旁支的嫡子。
但其中不乏公侯府邸或是需要走科举一途的人家。
沈寄私下问娴姐儿,“别人问起的时候,芳姐儿说她就要回老家了么?”
娴姐儿想了想,“她说是住在伯父家,父母三月间会来喝我哥喜酒。”
也就是说没有明说,含糊其辞。
沈寄心道:合着之前的打击就完全过去了,看到里头有不错的人家就又动心了?
“你去把你六嫂叫进来。”
“好的。”
王氏很快进来,“大嫂,您找我?”
“你之前不是托我给琳姐儿物色一下,有没有好的对象么?你叫她过来相府。”
与其推野心勃勃的芳姐儿出去联姻。不如推乖巧懂事、不会给相府找麻烦的琳姐儿。
怎么说琳姐儿是她看着从那么小一点点长大的,感情上可亲近多了。
对她的品行也了解。
其实王氏倒没指望沈寄会出面张罗,只是想借一借相府的势。
这样琳姐儿找到了好的人家。
说出去她面上也有个宽待庶女的名声。
她就要娶媳妇了,可不想在外头名声不大好。
当下便喜出望外的答应了。
“大嫂,听说您给小豆沙找了师傅要学功夫,还有各门课程。我想让曦姐儿过来附学。”
对王氏来说,束脩什么的她不是想省,就是附学她也会另准备一份。
但是大嫂给小豆沙请的师傅肯定都是一流的,他们府上请不到。
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对曦姐儿将来很有好处。
大嫂是个大方人,这些年自己每次在相府帮忙,也都是尽心尽力的,想来不会拒绝。
果然,沈寄点了点头,“说什么附学,姐俩有个照应也好。”
像王氏这样把话说到明处,沈寄并不排斥帮上一把。
“那我替两个闺女谢谢大嫂了。”
于是,再有能直接跟沈寄见面的人来,琳姐儿便在旁边端茶倒水的伺候。
沈寄言谈中也对她多有褒奖。
大家便明白了,丞相夫人看重的是这个侄女,而不是淮阳来的那位。
虽然那位是嫡出,这个只是庶出。但搁不住丞相夫人喜欢啊。
再结合传出来的芳姐儿三月要回老家的消息,便有人想着兴许是在老家有安排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