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捉住他们。”
魏楹对两个儿子和兄弟道:“你们也全当是历练吧。既来之则安之!”
小包子和小馒头点点头, “儿子知道了。”
傅清明道:“大哥, 我赶得上明年东山书院考试么?”
魏楹弯弯嘴角,“如今才九月, 到明年考试还有将近半年。怎么都够把人挖出来了。”
信被宋大人紧赶慢赶的,在宫门下钥的时刻送进了宫。
皇帝在御书房见了他,将信拆来看了。
“传太子!让他把那封信带上。”
太子很快就带着信到了。不但有信,还有他刚拿到手的西陵那边的情报。
“什么东西?”皇帝问道。
“是对那个据说是魏先生舅舅的人的调查。父皇, 从这些情报看来,他因为是□□人, 是被排斥在政治之外的。而且本人也是个文雅之人,并不愿介入这些。而且他怎么都是□□人出身,又不爱重权势,也不需要靠这些情报来换取什么,应该不会做出让魏相出卖军情的事来。再说了,他说一声,魏相就会听么?”
“那他知不知道□□丞相是自己外甥?”
“以前不知道,但魏先生当了丞相,名声渐渐大了就知道了。想着自己身份特殊,也就只是暗中关注,没有要相认的意思。就是担心出现别人说魏先生和西陵王族有勾结的情况。”
这二十多天,在这件事上,太子的注意力是放在了这个方面。那信他一时没看出所以然,也就没有多想只是好生保管着。
皇帝点点头,“那封信是魏楹在大理寺写的,你看看。”
太子一目十行的看过,“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把那封呈堂证供的信拿出来,然后把一角浸泡到水里试试。”
再是巧夺天工,浸了水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之前不敢对这信做什么,是因为那也是能证明魏楹清白的东西,不敢随意损坏。
太子拿出来,将两封信对比了一下,真的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然后依言将那封信的一角浸泡到了水里,果然就看出拼接的痕迹了。
“下去安排吧。”皇帝并不多说,将魏楹方才写的信交给了他。
太子躬身退出去。
现在要他安排的,不但是魏楹要求的、坐牢的待遇。
更是要立即着手布置捉拿内奸,以及此事的幕后主使。
至于魏楹要的待遇,很简单。把他们一家从牢房放出去,搁进大理寺的院子里住着就好。
宋大人得了太子的吩咐,回去立即着手安排。
之前魏楹身上嫌疑没洗清,只能安排在牢房。如今他的事儿弄清楚了,这就是为国坐牢了。
本来如果只有魏楹兄弟、父子四人,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可是小豆沙和沈寄已经跟着被关了这么许久,提点小要求也无可厚非。
只是宋大人更加麻烦一点,这件事要动用到的人手更多。他担的干系更大些。
大理寺这么大一个衙门,要找一个院子安置这一家子当然不难。难的是息不能走漏而已。
当晚,魏家人就住到了一个风景还不错的两进小院里。
魏楹和沈寄一屋,小包子兄弟俩一屋,傅清明和小豆沙各住一屋。
九月初十的上午,一辆马车停在醇亲王府的仪门前。马车车厢壁上挂着大理寺的徽记。
这是大理寺卿登门,来向醇亲王问询一些关于相府的情况。
以醇亲王的身份,自然是不会亲自去大理寺协助调查的。只能是大理寺卿自个儿上门来。
宋大人下了马车,带着一个中等个子的随行人员。他们被引进了王府内,一路往书房去。
还没到书房门口就听到小婴儿的笑声。
那随行人员脚步一下子就加快了,甚至越过了前方的宋大人。
小亲王站在摇摇车旁,伸手逗着吃饱喝足、手舞足蹈的小莲蓉和小饺子。
娴姐儿也在,笑盈盈的看着肉团团、笑呵呵的侄儿、侄女。不时抬头看向书房的门。

